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熊建刚 易帆

熊建刚, 易帆.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J]. 空间科学学报, 2001, 21(4): 318-323. doi: 10.11728/cjss2001.04.318
引用本文: 熊建刚, 易帆.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J]. 空间科学学报, 2001, 21(4): 318-323. doi: 10.11728/cjss2001.04.318
A CASE STUDY OF WAVE INTERACTIONS IN THE MESOPAUSE REGION[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2001, 21(4): 318-323. doi: 10.11728/cjss2001.04.318
Citation: A CASE STUDY OF WAVE INTERACTIONS IN THE MESOPAUSE REGION[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2001, 21(4): 318-323. doi: 10.11728/cjss2001.04.318

大气中层顶区域波相互作用的一个观测个例

doi: 10.11728/cjss2001.04.318

A CASE STUDY OF WAVE INTERACTIONS IN THE MESOPAUSE REGION

  • 摘要: 利用SOUSY VHF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极区中层顶83.4-91.2km范围内大气风场波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大气风场的谱在不同高度上均有明显的潮汐分量峰值,纬向风分量中35h波、半日潮和8.9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经向风分量中33h波、半日潮和19 h惯性重力波构成共振相互作用对.双谱分析表明,这些共振对在许多高度上都发生耦合.35 h或33 h波振幅的极小值与半日潮的极大值出现的高度几乎相同,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特征.说明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空间上不是局域的,而是存在于中层顶区域的几乎所有高度上,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导致半日潮振幅随时间的变化,也使半日潮的振幅随空间变化.35h和33h波动可能是在其他时段或其他位置通过行星波与周日潮相互作用产生的,然后传播到观测点并与半日潮发生相互作用.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95
  • HTML全文浏览量:  29
  • PDF下载量:  101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2001-11-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