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武汉上空中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

熊建刚 万卫星 宁百齐 刘立波

熊建刚, 万卫星, 宁百齐, 刘立波. 武汉上空中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J]. 空间科学学报, 2003, 23(5): 361-370. doi: 10.11728/cjss2003.05.20030506
引用本文: 熊建刚, 万卫星, 宁百齐, 刘立波. 武汉上空中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J]. 空间科学学报, 2003, 23(5): 361-370. doi: 10.11728/cjss2003.05.20030506
XIONG Jiangang, WAN Weixing, NING Baiqi, LIU Libo. TIDES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OVER WUHAN REVEALED BY A METEOR RADAR[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2003, 23(5): 361-370. doi: 10.11728/cjss2003.05.20030506
Citation: XIONG Jiangang, WAN Weixing, NING Baiqi, LIU Libo. TIDES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OVER WUHAN REVEALED BY A METEOR RADAR[J]. 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2003, 23(5): 361-370. doi: 10.11728/cjss2003.05.20030506

武汉上空中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的流星雷达观测

doi: 10.11728/cjss2003.05.20030506 cstr: 32142.14.cjss2003.05.200305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74048,40134020)

TIDES I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OVER WUHAN REVEALED BY A METEOR RADAR

  • 摘要: 武汉流星雷达是2002年元月建成的我国第一部全天空流星雷达,本文对2002年2月19日到7月31日流星雷达观测的潮汐的讨论表明,武汉中层顶以周日潮汐为潮汐运动的主要分量,它的强度远大于半日潮汐,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波源都在80km以下.周日潮汐分量在3、4月份最强,并且经向分量略强于纬向分量.两个分量的峰值在约95km处出现,分别达到44m/s和60m/s.半日潮的最大值24m/s出现在4月初约93km处.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振幅和相位随时间呈现出拟周期变化的特征,这可能是潮汐与行星波非线形相互作用的结果.观测结果与GSWM模型的比较表明,GSWM模型在相位随高度变化趋势上与观测结果一致,但模型的周日潮相位比观测约超前1-2h,半日潮相位约滞后1-4h.在周日潮汐较强的月份,模型与观测有较大的差异,观测的幅度通常在95km附近有极大值,而模型并没有极大值.GSWM模型对半日潮的幅度的估计通常过小,观测的半日潮汐幅度有时甚至超过模型值的一倍以上.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03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1068
  • 被引次数: 

    0(来源:Crossref)

    0(来源:其他)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09-17
  • 修回日期:  2003-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