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2年  第1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非热电子束流在耀斑环中能量的沉积
林华安
1992, 12(2): 81-88. doi: 10.11728/cjss1992.02.081
摘要:
本文计算了非热电子束流通过库仑碰撞和反向电流过程在均匀截面的耀斑环中的能量沉积,讨论了非热电子束流对耀斑软X射线等离子体的加热和耀斑非热模型的能量收支平衡问题。
日冕膨胀和太阳角动量向行星际空间的转移
李中元, 程宗颐, 莫国彪
1992, 12(2): 89-94. doi: 10.11728/cjss1992.02.089
摘要:
本文讨论了日冕膨胀中的角动量问题。利用大量I型彗尾资料的计算,证实了日冕膨胀中方位分量的存在;它不仅是随机量,而是具有大小为9.8km/s的定常量。太阳演化到主序星阶段以来,由于日冕膨胀丢失了80%的角动量,太阳自转角速度正以指数律下降。因此,这将对太阳动力演化起到很大的影响。
太阳纯电子事件和质子-电子事件的电子能谱的机制
曾海生, 黄永年
1992, 12(2): 95-101. doi: 10.11728/cjss1992.02.095
摘要:
本文计算、分析了太阳耀斑加速电子在日冕中传输时激发的等离子体尾场的效应,认为耀斑电子的高能成份激发的尾场,能够加速低能耀斑电子,低能耀斑电子的能量增值可达几十keV至上百keV,这种尾场加速将软化约100keV以下的能量范围内(探测阈之上)的耀斑电子能谱。结合考虑尾场效应,本文提出了太阳耀斑加速电子从加速区到形成电子事件之间的能谱演化模式,说明了太阳纯电子事件的双幂律电子能谱和太阳质子-电子事件的单幂律电子能谱的形成,认为两类事件的电子能谱差异为耀斑电子日冕传输中不同程度的尾场效应所致,前者尾场效应弱,电子能谱呈双幂律,后者尾场效应较强,电子能谱为单幂律谱。
用经验模式参数研究电离层发电机效应
沈长寿, 李青, 焦维新, 资民筠
1992, 12(2): 102-110. doi: 10.11728/cjss1992.02.102
摘要:
本文利用MSIS-86和IRI-86模式的基本参数,求得热层风系和电导率的三维分布;继而从发电机理论得到了电离层电位及层电流密度在北半球的分布和变化。本研究将大量数据统计平均的大气模式参数与热层、电离层理论研究联系了起来。
太阳活动对EUV辐射在大气中吸收过程的影响
陈耀武, 徐秀娟, 洪儒珍
1992, 12(2): 111-117. doi: 10.11728/cjss1992.02.111
摘要:
本文利用A-E卫星在太阳活动21周峰年间观测到的EUV辐射资料,高层大气成分的吸收截面,以及MSIS-86热层大气模式,研究了EUV辐射在大气中的吸收过程;在透射比为1/e和0.1/100时分别计算了透射高度随波长及太阳活动的变化。在波长范围50—1050Å内对37个波段分别求出了透射高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各波段的透射高度均升高,而且透射比越大则透射高度随太阳活动的变化也越剧烈。当透射比为一定时,太阳天顶角越大则透射高度随太阳活动的变化也越大。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相反效应,即太阳活动会使Chapman函数变小,这反过来又促使透射高度降低。这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可较好地解释某些电离层观测中的日没效应。
Sq(Y)的季节变化和场向电流
高玉芬
1992, 12(2): 118-122. doi: 10.11728/cjss1992.02.118
摘要:
本文对中国东部地磁台站链地磁静日变化东向分量进行了分析,有结果表明,在冬、夏季清晨,南北半球之间存在着电离层发电机驱动的场向电流,其方向是从夏季半球到冬季半球;在黄昏,也可能存在方向相反的电流。
中国地区MAGSAT卫星标量和矢量磁异常图
安振昌, 徐元芳, 王月华, D. R. Barraclough, D. J. Kerridge
1992, 12(2): 123-128. doi: 10.11728/cjss1992.02.123
摘要:
使用MAGSAT卫星资料,编绘中国及邻近地区的卫星磁异常图(10°N—60°N,70°E—140°E)。为了提取地壳异常场,必须从观测资料中消除主磁场、磁层场,感应场和电离层场。本文选用GSFC(12/83)地磁场模型,消除主磁场,磁层场和感应场。为了进一步消除电离层场的影响,改善相邻轨道磁异常的一致性,用纬度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每一条轨道的初始地壳异常,并从初始地壳磁异常值减去这一拟合值,从而获得最后的地壳异常值(△X,△Y,△Z,△F)。把研究地区分成1°×1°的网格,将每个网格内的磁异常进行平均,以获得网格中心点的异常值。根据这些网点值绘制中国及邻近地区的卫星标量和矢量磁异常图。等值线间隔为2nT。为了检验卫星磁异常图的可靠性,将卫星资料分成黎明组、黄昏组和联合组,分别进行处理和绘制卫星磁异常图。结果表明:根据上述资料绘制的卫星磁异常图有很好的一致性。中国地区的卫星磁异常值位于—10nT—10nT。卫星磁异常与区域构造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塔里木地台、扬子地台和中朝地台是正磁异常区,西藏高原是负磁异常区。卫星磁异常反映出下地壳磁化强度的横向不均匀性。
清镇陨石(EH3)中陨硫钙石的REE微量元素及成因意义
陈永亨, 王道德, E.佩里卡
1992, 12(2): 129-138. doi: 10.11728/cjss1992.02.129
摘要:
本文运用INAA分析了14个清镇陨石中陨硫钙石单矿物颗粒的难熔元素(La、Ce、Sm、Eu、Yb、Lu、Ca、Sc、Hf和Th),挥发性元素(Na、Cr、Zn、Se、Br等)和亲铁元素(Fe、Ni、Co、Ir、Au、As)含量。结果表明陨硫钙石高度富集难熔亲石元素,是顽火辉石陨石中REE的主要载体,携带了约80%的全岩REE总量。相对于HREE,LREE有更大的富集程度,而且早期凝聚的颗粒较晚期凝聚的颗粒更富集REE,同时陨硫钙石富集挥发性元素Se、Br等。清镇陨硫钙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揭示了它来自于太阳星云的高温凝聚特征和成因。
半个太阳活动周期内我国中纬地区上空电离层等效板厚的变化特征
刘选谋
1992, 12(2): 139-145. doi: 10.11728/cjss1992.02.139
摘要:
本文用新乡(电离层400km对下点是:32.4°N,115.6°E)、重庆(电离层400km对下点是:27.2°N,108.7°E)接收日本同步卫星ETS-Ⅱ的信标资料,研究了我国中纬地区上空半个太阳活动周期内(1981—1985)电离层等效板厚的变化特征,得到了等效板厚日变化、季变化的二维和三维等值图。由付里叶分析和回归方法得出等效板厚日变化各谐波分量与太阳黑子数12个月滑动平均值之间存在弱的线性关系。同时指出在等效板厚日变化中,于当地时0400—0700LT存在一明显的黎明峰。并对出现这种峰的原因作了讨论。
电离层闪烁谱特征分析
甄卫民, 刘瑞源
1992, 12(2): 146-152. doi: 10.11728/cjss1992.02.146
摘要:
本文给出了斜入射和不均匀体各向异性情形下的闪烁强度时间频谱的理论表达式。得出在各向异性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信号,其闪烁谱在低频端既有下降的,又有平坦的,具体视传播的几何条件而定,其中传播角的影响尤为显著。据此,较好地解释了在广州、武昌、新乡等地观测到的ETS~Ⅱ卫星VHF信号闪烁谱在低频端的不同特征。
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预测方法和CCIR方法的比较
戴开良, 罗发根, 权坤海, 刘瑞源
1992, 12(2): 153-156. doi: 10.11728/cjss1992.02.153
摘要:
本文将“国际参考电离层”所采用的CCIR频率预测方法和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预测方法预测的f0F2和M(3000)F2,分别与第21太阳活动周的我国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在中国区域内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预测方法优于CCIR方法。文章建议,在没有更好方法的情况下,未来的“中国参考电离层”可以采用亚大地区F2电离层预测方法。
“风云一号(B)”卫星探测到的太阳质子事件
叶宗海, 陈贵福, 朱光武, 沈思忠, 梁金宝, 黄红锦
1992, 12(2): 157-160. doi: 10.11728/cjss1992.02.15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