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第10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1989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强烈磁暴群
章公亮, 高玉芬, 聂华山, 李灼华, 章庆华
1990, 10(2): 81-88. doi: 10.11728/cjss1990.02.081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89年3月上旬一个太阳超级活动区中多次特大耀斑引起的强磁暴群.联系源耀斑的等级、位置等讨论了磁暴形态特征.随着耀斑活动区位置由东向西旋转,磁暴的形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充分显示了磁暴形态特征有依赖于耀斑位置的中心子午线效应和东西不对称性.
捕获加速新生离子对Alfvén波的激发
毛定一, 吴京生
1990, 10(2): 89-95. doi: 10.11728/cjss1990.02.089
摘要:
根据准线性方程,求出了在离子持续产生并被太阳风捕获加速的情况下离子的渐近态分布函数.采用此分布函数分析了斜向传播的Alfvén波的稳定性.
等离子体彗尾流线断裂现象的讨论
李中元
1990, 10(2): 96-100. doi: 10.11728/cjss1990.02.096
摘要:
等离子体Ⅰ型彗尾流线的断裂,已多次被人们见到.本文用MHD的理论,讨论和分析了这种现象,认为这是一种空间等离子体扰动所产生的结果.本文作了定性的分析,及定量的计算,比较满意地解释了这种彗尾中的观测现象.
磁尾静电离子束流-密度漂移不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周国成, 曹祥东
1990, 10(2): 101-106. doi: 10.11728/cjss1990.02.101
摘要:
本文研究了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宽频带静电噪声的产生机制.模型等离子体由暖的背景电子、暖的向地球方向的离子束流和较冷的向尾方向的离子束流组成.结果表明,静电离子束流-密度漂移不稳定性可以在比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激发,在低频区大传播角方向上增长率最大,在高频区小传播角方向上增长率也比较大。最大增长率的方向取决于离子束流和密度漂移的速度比值.这些结果与磁尾观测到的宽频带静电噪声特征符合一致.
微重状态下带有隔板的球形贮箱内液体晃功特性的研究
王照林, 程绪铎, 全斌
1990, 10(2): 107-119. doi: 10.11728/cjss1990.02.107
摘要:
本文研究了微重环境下带有隔板的球形腔体内液体晃动动力学利用特征函数展开法,得到了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解进而求出了液体振动的频率及液体晃动的等效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液体对腔壁的反力和反力矩.将数值结果和无隔板的球形贮箱内液体晃动参数作了比较,表明加隔板后有明显的防晃效果.
多重激波的数值模拟研究
黄林, 李罗权
1990, 10(2): 120-159. doi: 10.11728/cjss1990.02.120
摘要:
本文用一维混合粒子模拟Code研究了包括中间激波在内的多重激波.模拟了四种情形,可以分为两类:(1)由快激波和中间激波构成的两重激波,(2)快激波、中间激波和慢激波构成的三重激波.结果表明:多重激波是不稳定的,它趋向于发展成磁流体旋转间断和MHD波,左旋圆偏振波逐渐在上游区内发展起来.文章对导致多重激波不稳定性的可能原因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正相电离层骚扰研究
黄庆铭
1990, 10(2): 130-134. doi: 10.11728/cjss1990.02.130
摘要:
本文对我国五个电离层站月报资料中的正相电离层骚扰(f0F2增加)作了分析研究,获得了正相骚扰时空变化的规律性,地磁暴与正相电离层骚扰的关系.对正相电离层骚扰的机理也作了讨论.
我国电离层基本参量与国际参考模式的比较
梁尚琪
1990, 10(2): 135-140. doi: 10.11728/cjss1990.02.135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满洲里、北京、武昌、重庆和广州等台站电离层观测记录,对各层临界频率的实测值(月中值)与IRI-86的计算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两者存在着显著而系统的偏离.E层和F1层偏离较小F2层偏离较大,其相对值有时超过60%.总的来说,f0F2的相对偏离:夜间大,白天小冬季大,夏季小太阳活动低年大,高年小随着纬度降低偏离增大模式值普遍大于实测值.
平流层冬季增温及大气中的行星波
田剑华
1990, 10(2): 141-148. doi: 10.11728/cjss1990.02.141
摘要:
本文利用NIMBUS-7SAMS资料分析了东经100度子午线上的两个站点(67.5°N和42.5°N)在10mb和0.0827mb高度上从1978年底至1982年间的大气温度,获得几年的平流层冬季增温结果.在1978/1979年和1981年初的冬季,高纬站点几天内出现的平流层增温最大幅度可达65K.对平流层增温的谱分析结果指出,在高纬冬季平流层有很强的16天、32夭、21天周期的行星波。中纬冬季平流层增温幅度较小,约为20K.中纬的中间层高度上整年存在有5天、8天和16天的行星波。分析研究、南、北半球不同纬度的温度随经度的分布,得出高纬冬季平流层、中间层大气温度随经度有明显的变化。波数1和波数2的波有大的幅度(主要是波数1),从高纬到低纬,波幅逐渐减小在冬季的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中,波数1和波数2的行星波在短期内可强烈增强,引起平流层冬季增温。
预报高空目标对流层折射的新公式
谢益溪
1990, 10(2): 149-155. doi: 10.11728/cjss1990.02.149
摘要:
对于高空目标,本文得到预测射线弯曲角和大气折射引起的距离误差的新公式,它们可以用于1°以上仰角的折射预报,精度高且使用简便.
中国夏季Es出现概率的分布(f0Es>7MHz)
李玉辉
1990, 10(2): 156-158. doi: 10.11728/cjss1990.02.15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