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19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相对论性离子束(环束)流引起的电磁不稳定性
汪学毅, 曹晋滨, 刘四清, 许永红
1999, 19(3): 193-199. doi: 10.11728/cjss1999.03.193
摘要:
在相对论性框架下,研究了冷离子(束、环束)流产生的右旋共振模、非共振模电磁不稳定性的特征.结果表明,非共振模不稳定性增长率受离子流初始参数影响较大,而右旋共振模的增长率则受离子流初始参数影响较小.此结果可应用于太阳高能离子流通过低日冕区和地球磁层辐射带俘获的高能质子情形.
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的模式化研究
刘立波, 万卫星, 涂剑南, 保宗悌
1999, 19(3): 200-205. doi: 10.11728/cjss1999.03.200
摘要:
利用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条件下东亚低纬电离层演变,探索低纬日食期间电离层效应.模式计算结果显示:日食期间日食区电离层电子与离子光致电离产生率减少使得E-F1区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而较高部份电离层对日食影响的响应延迟.此次日食过程中EUV辐射通量和垂直漂移变化对低纬F区电离层电子浓度影响明显,而电子温度下降对低纬f0F2影响甚微.
重力波波包在耗散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
张绍东, 易帆, 王敬芳
1999, 19(3): 206-212. doi: 10.11728/cjss1999.03.206
摘要:
本文对具有高斯分布的重力波波包在耗散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重力波波包在无耗大气中非线性传播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辨明耗散在重力波非线性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存在非线性效应和耗散的共同作用,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波包和波相关能量仍然能够自由地向上传输.波相关扰动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明显小于波包在无耗大气中传播时的结果,并且随着波包的向上传播,背景风场出现明显增强.重力波波包的波能量随时间单调下降,能量传播路径和速度均与重力波波包在无耗大气中非线性传播时的结果一致.可见重力波波包在耗散大气中传播时,波能量传播路径和速度并不受耗散的影响,背景耗散对重力波的作用仅仅限制波振幅的增长,并将波能量传递给背景风场.
重力波对中层顶区光化加热的影响
徐寄遥, 王咏梅, 王英鉴
1999, 19(3): 213-219. doi: 10.11728/cjss1999.03.213
摘要:
计算了重力波过程对光化加热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温度背景以及不同氧原子的背景分布对该过程的影响.计算表明重力波可以造成中层顶区光化反应加热的损失.随着背景温度的下降以及氧原子密度背景分布的增加,重力波造成的光化反应加热的损失以及它与背景加热率之比也随之加大.
日全食期间中间层大气臭氧光化过程试验
王英鉴
1999, 19(3): 220-225. doi: 10.11728/cjss1999.03.220
摘要:
利用包括活Ox、HOx、和NOx等成份在内的一维时变光化模式,研究了日全食时上中层大气臭氧和O2(1△g)的变化特性,并通过与观测资料的比较进行了光化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日全食时太阳辐照变化对1.27μm气晖影响的高度比曙暮期间明显偏低,利用1.27μm气晖光度计测量大气臭氧的高度范围约为52-67km.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时测量的大气臭氧含量变化幅度为50%.这与考虑Ox、HOx、和NOx等成份的光化模式理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它表明在52-67km高度范围不存在臭氧亏损现象.
中频雷达风场的双谱分析
胡雄, 张训械, Kiyoshi Igarashi
1999, 19(3): 226-231. doi: 10.11728/cjss1999.03.226
摘要:
对中纬度中频雷达1997年6月82km高度的小时平均风场数据进行了动态谱分析和双谱分析,得到了中层顶区域谱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以及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相位相干的现象,讨论了中层顶行星波、潮汐波和重力波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低纬Pi2地磁脉动的东西方向传播特性
杨少峰, 杜爱民, 陈宝生, 宁学荣, 肖福辉, 洪福元
1999, 19(3): 232-238. doi: 10.11728/cjss1999.03.232
摘要:
1996年10月10日至11月29日在地磁北纬29.6°附近(L=1.3)的新疆喀什、甘肃安西和北京,沿东西方向建立了地磁脉动观测台链.根据观测数据,研究了低纬Pi2脉动东西方向的传播特性和偏振特性,发现黄昏区以东向传播的右旋偏振为主,2000LT以后逐渐转为以西向传播的左转偏振为主,在2230LT有一个传播方向的突变.整个夜间偏振主轴方向基本以0000LT为界,0000LT前以NE-SW方向为主,0000LT后以NW-SE方向为主.
带顶盖的半球形静电分析器的计算机模拟
于德江
1999, 19(3): 239-246. doi: 10.11728/cjss1999.03.239
摘要:
从解带顶盖的半球形90°静电分析器关于势分布的Laplace方程开始,建立了荷电粒子在分析器中的运动方程,确定了以时间为参量的粒子运动轨道,引出了传输函数和几何因子的表达式,从而提供了一套适用于带顶盖的半球形90°静电分析器的模拟方法.为了使用方便,给出了传输函数和几何因子的尺度性质.所编制的程序特别地被应用于Sablik等的分析器原型,在现在的模拟结果和Sablik等的结果的对比中,评估了本文描述的模拟技术的精确性.
烧蚀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李莉, 谭志诚, 孟霜鹤
1999, 19(3): 247-252. doi: 10.11728/cjss1999.03.247
摘要:
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3种烧蚀材料的热失重信息,分别用直接法和差减微分法确定了其分解动力学参数.并以CaCO3为已知动力学参数的标准物对这2种方法作了标定.
视场内导航星分布的预测
林涛, 钱国蕙
1999, 19(3): 253-259. doi: 10.11728/cjss1999.03.253
摘要:
给出理想情况下视场内导航星分布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敏感器的星等门限和测量精度,进一步实现了存在星等误差情况下导航星分布的预测,使得该模型更为接近真实的情况.实验表明,采用该模型获得的分布与用MonteCarlo方法获得的统计分布极为接近,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到了一种事先对视场内导航星分布作出较为准确估计的新的方法.
NOx羽烟引起的局部电离层电子密度扰动
马延华, 赵华, 陈毅平
1999, 19(3): 260-265. doi: 10.11728/cjss1999.03.260
摘要:
通过空间飞行器抛出羽烟的球状近似,研究白天NO和NO2羽烟在E层的扩散、光化学过程及它们对电子密度的影响.由于光致电离和离解复合反应,抛出的NO羽烟在E层造成电子密度最大7.5倍的瞬时增加,而NO2羽烟可以使E层下部电子密度瞬时升高达24倍.分子和离子间的化学反应在F层变得重要,导致这里NO2羽烟抛出后电子密度成倍减少.
质子引发的单粒子翻转率估算的研究
韩建伟, 叶宗海
1999, 19(3): 266-271. doi: 10.11728/cjss1999.03.266
摘要:
根据质子单粒子翻转事件的物理本质,及空间高能质子环境特性,给出了一种基于重离子单粒子翻转实验数据基础之上的估算质子引发的单粒子翻转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几种器件的翻转情况,与地面模拟实验及飞行观测结果符合得非常好.
智能结构动力系统控制器设计和结构优化的综合分析
闫云聚, 姜节胜
1999, 19(3): 272-278. doi: 10.11728/cjss1999.03.272
摘要:
通过由两个压电作动器控制的空间桁架,将最优控制问题和结构中杆件截面积动态优化相结合,综合分析了二者的混合优化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动态响应特性不变的条件下,结构重量和控制需求均有显著下降.
椭圆回路下暗条电流的特性
李可军
1999, 19(3): 279-283. doi: 10.11728/cjss1999.03.279
摘要:
给出了椭圆暗条电流回路下暗条垂直平衡方程,并用它计算了NOAA131活动区暗条的平衡电流,分析了其暗条电流的特性.
海尔-波普彗星离子尾的间断和波动
汪琦, 杨捷兴, 张春生, 吴月珍, 王玟
1999, 19(3): 284-288. doi: 10.11728/cjss1999.03.284
摘要:
给出海尔-波普彗星近日点附近大尺度观测的结果.指出:1997年2月16、17和18日海尔-波普彗星等离子尾部分有断尾事件发生.观测时刻的离子尾内物质运动速度约为50km/s;离子尾射线向主尾主轴的并拢速度约为0.080'/s.1997年3月3日海尔-波普彗星离子尾有波动现象发生.波动发生在距离彗星密度中心约130×104km,偏离主轴30°处,振幅约20×104km、其离子束宽度约8×104km、波动的相速度约为200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