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19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太阳微波双峰事件的初步分析
许富英, 吴洪敖
1999, 19(2): 97-101. doi: 10.11728/cjss1999.02.097
摘要:
本文对1989年1月-1990年6月期间的11个微波双峰事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双峰事件的两个峰随频率的演化呈现出竟争的趋势。这一观测特征,可由不同的非热电子分布、或相同非热电子分布,但在相同频率上不同光厚导致谱相交特征得到合理的解释,井可得到双峰事件中两个峰产生在不同源区的推论。
有磁场时电子在航天器光电子鞘层中的漂移运动
曹晋滨, 周国成, 汪学毅, 沈超
1999, 19(2): 102-107. doi: 10.11728/cjss1999.02.102
摘要:
采用二级漂移近似理论,研究了在航天器光电子鞘层中与电流收集有关的电于在磁场中的运动轨道和与收集电子有关的磁瓶结构。结果表明当磁场越强,航天器表面电势越弱,磁瓶在无穷远处横截面积就越小。在光电子鞘层中,势垒对电流收集影响较大,磁瓶的横截面积在略远于势垒处有极大值。磁瓶在无穷远处的横截面积并非随着势垒距航天器距离的远近而单调变化。
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的模拟研究
刘立波, 万卫星, 涂剑南
1999, 19(2): 108-113. doi: 10.11728/cjss1999.02.108
摘要:
以太阳活动低年冬季为代表,利用二维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现象。探索在赤道异常驼峰纬度附近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因素或物理机制。模式在给定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电子及各离子的浓度、速度的时空分布、在所考察条件下,低纬驼峰纬度附近f0F2模式值夜间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特征。在白天峰值电子浓度较高情形下f0F2夜间增强峰幅度较大。与观测统计结果一致、模拟计算结果还表明:E×B垂直漂移和中性风等因素引起的等离子体输运在驼峰纬度附近f0F2夜间增强形成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电离层CT变换重建方法中的小波外推技术
许正文, 吴健, 曹冲
1999, 19(2): 114-121. doi: 10.11728/cjss1999.02.114
摘要:
电离层CT技术由于数据采集系统结构的局限性,致使所得数据不完全,伪投影中采样不均匀,频域谱值不完全。若用直接Fourier方法重建,必须对伪投影采样施以均匀化和在二维频域内进行估值。本文参照已有的Fourier外推技术,提出小波外推技术。理论分析和重建结果都说明小波外推技术具有较多优越性。
重力波波包在剪切风场中的非线性传播
张绍东, 易帆, 王敬芳
1999, 19(2): 122-127. doi: 10.11728/cjss1999.02.122
摘要:
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具有高斯分布的重力波波包在剪切风场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出现临界展的情况下,尽管存在非线性效应,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波动的等相面向下运动,波包和波相关能量仍然能够自由地向上传输、波相关扰动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并且垂直波长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模拟结果表明在剪切风场中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其传播特性本质上仍然遵循线性重力波理论。
声重波激发的ESF的波长效应
张天华, 张东和, 萧佐
1999, 19(2): 128-133. doi: 10.11728/cjss1999.02.128
摘要:
通过对赤道地区产重波激发的Spread-F扰动的非线性制约方程的拓扑特性。在不同扰动波长和扰动振幅的条件下进行数值计算,以及对原始非线性方程组在不同参数范围内进行数值模拟,显示了声重波的垂直扰动分量对ESF演化的影响,为赤道地区Sread-F形态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解释。
用高分辨率地磁资料考察磁层耦合的特征
沈长寿, 资民筠, 高玉芬, 索玉成, 吴健
1999, 19(2): 134-140. doi: 10.11728/cjss1999.02.134
摘要:
用取自100°E和300°E的两条地磁经度链附近11个台站的1min均值地磁资料,分析了1994年11月26日磁暴期间的磁扰特征,由Hz分量演变得知。一区和二区场向电流的变化发展是碰层-电离层电动耦合中的重要过程,它们对于极光区和中低纬区电离层的作用效果有很大差异二在不同经度链上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耦合能量和二区场向电流的屏蔽效应使极光区电离层扰动电流突增,并使夜间中低纬区出现短时间的东向电流成分增加,其持续时间约为0.5h.中低纬区夜间的东向电场又可通过E×B的垂直向上漂移作用抬升F层等离子体,从而出现同一经度链附近的多站h'F同时突增现象。
在强地磁活动期间热层大气成份和密度的变化
秦国泰, 孙丽琳, 李宏
1999, 19(2): 141-147. doi: 10.11728/cjss1999.02.141
摘要:
选用了1974-07-06、1982-03-02和1982-09-06H次强地磁活动时的Ap值,由AE-C和DE-B卫星所测得的热层成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强地磁活动期间,热层大气密度涨落变化十分清晰,涨幅随高度增高而增大,高度600km附近涨幅可超过4倍;热层大气成份中N2的数密度涨幅最大,而原子氧的丰度在强地磁活动期间明显地下降。
一种高精度的卫星星历模型
杨维廉
1999, 19(2): 148-153. doi: 10.11728/cjss1999.02.148
摘要:
针对近圆的近地卫星轨道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计算卫星星历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利用10个固定参数来拟合轨道的长期和长周期变化部分,短周期变化部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结果。充分利用近圆轨道的特点将田谐项引起的短周期变化部分进行同频合并后,最终的分析表达式相当简单。该模型还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相应的选择,其最大误差可控制在50m以下。
双星定姿的建模与仿真
吴杰, 任萱, 胡小平, 郑伟, 郑冲
1999, 19(2): 154-159. doi: 10.11728/cjss1999.02.154
摘要:
提出一种新的双星定姿方法,即利用2颗地球同步卫星载波信号测定运动载体的姿态。文中就双星定姿原理及精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当载波相位单差观测值均方差为0.02周、天线阵列为1m×1m时,双星定姿均方差可达偏航0.23°、俯仰0.18°、滚动0.15°.
基于故障树和神经网络模型的航天器智能诊断研究
纪常伟, 荣吉利, 黄文虎
1999, 19(2): 160-166. doi: 10.11728/cjss1999.02.160
摘要:
提出基于故障树和神经网络模型的诊断方法,提出面向故障树的基于框架和广义规则的知识表示方法及相应的确定性和可能性推理策略,对于可能性推理的结果,通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诊断来进一步确定其状态。在Windows环境下,用BorlandC++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通过对"实践4号"卫星能源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的诊断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卫星表面原子氧通量和遭遇量的计算及讨论
范权福, 田剑华
1999, 19(2): 167-172. doi: 10.11728/cjss1999.02.167
摘要:
建立了一个较为理想情况下卫星表面原子氧通量和遭遇量的计算模式。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轨道高度、太阳活动、飞行攻角及轨道倾角等因素对原子氧通量和遭遇量的影响。
空间对接机构差动式缓冲阻尼及传动系统力学特性研究
赵阳, 曹喜滨, 王兴贵, 邵成勋
1999, 19(2): 173-180. doi: 10.11728/cjss1999.02.173
摘要:
空间对接机构差动式缓冲阻尼及传动系统的模化是航天器对接动力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该系统运动学原理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精确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接动力学仿真研究。
挠性空间飞行器的双回路控制器设计
刘春梅, 沈毅, 胡恒章
1999, 19(2): 181-186. doi: 10.11728/cjss1999.02.181
摘要:
针对大型挠性空间结构频率低、阻尼小,刚体与各挠性模态之间互相耦合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双回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回路的设计采用了最优滑动模态的变结构设计方法。且考虑了鲁棒稳定性问题。最后,给出了结果的数字仿真,从仿真曲线可以看出,对于基于模态截断的大型挠性空间飞行器,该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绳系卫星横向振动的控制方法
顾晓勤, 谭朝阳
1999, 19(2): 187-191. doi: 10.11728/cjss1999.02.187
摘要:
研究绳系卫星绳索横向振动问题。首先建立绳索振动方程,由Pontrgasin方法求得抑制绳索横向振动的纵向优化控制力。实现方式为开启母星体内的电机控制绳长使星体产生加速度,星体惯性力导致绳轴向附加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