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19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太阳宁静区色球磁场观测
张枚, 张洪起
1999, 19(4): 289-294. doi: 10.11728/cjss1999.04.289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对日面中心宁静区光球和色球磁场进行了长时间的积分观测。通过对光球、色球以及色球不同层次的长时间积分的观测发现,网络磁元从光球到色球扩展不大,并且部分内网络磁元升到了色球。这些结果对描述太阳磁场的两大模型提出了挑战。
太阳耀斑硬X射线能谱演变特征
林华安
1999, 19(4): 295-300. doi: 10.11728/cjss1999.04.295
摘要:
太阳硬X射线是耀斑高能电子束流与太阳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韧致辐射,根据简单的太阳耀斑环物理模型,假定具有流量与能谱同步变化的高能电子束流从耀斑环顶部注入,计算了硬X射线辐射在不同的靶物质密度区的能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硬X射线辐射在低大气密度靶区呈现软一硬一硬的能谱演变特征,在高密度靶区硬X射线能谱则具有软一硬一软的变化特征。高能电子束流持续时间影响谱型转变区域在耀斑环中的高度。
1988年12月16日同CME相协的微波Ⅳ型大爆发
纪树臣, 魏奉思
1999, 19(4): 301-307. doi: 10.11728/cjss1999.04.301
摘要:
1988年12月16日云南天文台PhoenixⅠ日冕射电频谱仪观测到一次同日冕物质抛射相伴随的微波Ⅳ型大爆发。从0826—0941UT;三个波段的主峰间出现了121min的长周期振荡。在第一主峰的6个次峰间出现了1.2min的短周期振荡。根据北京怀柔磁场图,计算了爆发源区的亮温度,电子幂律分布等物理参量。采用慢波模式计算的短周期振荡与观测结果相符。初步解释了这次微波Ⅳ型大爆发,CME及其它伴生现象。
两冕流间物质抛射事件的数值模拟
李枫林, 姜新英, 熊东辉
1999, 19(4): 308-314. doi: 10.11728/cjss1999.04.308
摘要:
应用二维磁流体力学方程数值模拟了两冕流间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为了能重现两冕流间CME的基本特征,木文在加入一定强度的扰动热压的同时,叠加了一个由回线电流产生的闭合磁场。模拟结果表明,此类扰动能形成明显的高密度等离子体环形结构,且外环后随一暗腔它们在径向和横向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膨胀。与编号为80127的事件(1980年5月6日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基本特征大致吻合
应用高频多普勒方法对耀斑期间电离层TEC变化的估算
张东和, 萧佐, 高玉芬, 王家龙
1999, 19(4): 315-320. doi: 10.11728/cjss1999.04.315
摘要:
通过分析前人对耀斑期间电离层各区域电子密度的变化情况,总结了一个应用耀斑期间的高频多普勒扰动记录估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的方法,并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了1990年3-6月几次耀斑引起的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变化,同时还与各耀斑对应的最大流量密度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非线性效应对重力波特性的影响
张绍东, 易帆, 王敬芳
1999, 19(4): 321-326. doi: 10.11728/cjss1999.04.321
摘要:
通过分析二维情况下重力波波包在等温大气中非线性传播的数值模拟结果,对非线性效应对重力波特性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力波在非线性传播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非线性的作用,随着波振幅的增加,垂直波长减小,同时平流成份增加;另一方面,尽管存在非线性效应,线性重力波的色散关系与偏振关系仍然适用。这表明基于线性重力波理论的色散关系与偏振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广泛适用于非线性情况。
背景风场维持的中尺度受导重力波
梁君, 袁洪, 万卫星
1999, 19(4): 327-333. doi: 10.11728/cjss1999.04.327
摘要:
提出了由上层大气背景风场所维持形成的中尺度重力波受导传播机制,通过一种新的全波解数值方法计算了这种受导波的色散关系和衰减距离与MillstoneHill地区扰动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很好地解释了该地区的扰动风场滤波现象。
中国地区20──80km高空风的一些特征
马瑞平, 廖怀哲
1999, 19(4): 334-341. doi: 10.11728/cjss1999.04.334
摘要:
利用Nimbus-7卫星1979-1981年的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温度探测数据(SAMS)和热成风原理,计算了高空风场,得到中国上空20──80km高度范围风场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用地转一热成风公式从卫星温度探测数据计算的高空风与当日中国气象火箭探测的高空风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卫星温度数据是获得中国20-80k高空风气候特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计算出的风场看,中国上空20──80km的纬向风与COSPAR国际参考大气CIRA-1986的纬圈平均纬向风有显着差别,文中还给出了经向风的分布和风场的变化情况。
太阳微波爆发动态频谱仪
刘玉英, 傅其骏
1999, 19(4): 342-348. doi: 10.11728/cjss1999.04.342
摘要:
介绍了北京天文台已投入观测的1.0—20GHz,2.6—3.8GHz太阳射电频谱仪及1999年投入观测的5.2—76GHz太阳射电频谱仪。它们是第23周太阳活动峰年我国太阳物理界的重要观测设备已投入观测的频谱仪获得不同类型的太阳射电爆发资料分别为171个和146个,这些事件在时间和频率上有丰富的幅度和结构的变化。不同太阳射电爆发反映太阳大气不同高度上耀斑的时间和空间的演化过程,为研究不同大气高度中耀斑物理动力学过程、能量释放、粒子加速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万有引力场中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的姿态稳定性
戈新生, 刘延柱
1999, 19(4): 349-353. doi: 10.11728/cjss1999.04.349
摘要:
研究了万有引力场中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导出了航天器系统的广义势能,利用Liapunov直接方法判断带挠性轴太阳帆板航天器在轨道坐标系内相对平衡的稳定性,得到航天器姿态稳定性的充分条件。讨论了挠性轴扭转刚度及太阳帆板质量几何等因素对航天器姿态稳定性的影响。
用模糊聚类算法快速定位小卫星在轨运行故障
杨家军, 曹喜滨, 马兴瑞
1999, 19(4): 354-361. doi: 10.11728/cjss1999.04.354
摘要:
针对小卫星在轨系统复杂、监测点众多以及测量信息固有的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一种简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快速定位在轨运行故障,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立体测绘微小卫星(SMMS)为背景以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改善反作用轮低速性能的补偿观测器方法
王炳全, 李瀛, 杨涤
1999, 19(4): 362-367. doi: 10.11728/cjss1999.04.362
摘要:
基于Dahl摩擦模型,给出了用于卫星姿态三轴稳定控制的反作用轮低速动力学方程,就反作用轮转速过零对卫星姿态产生的扰动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线性观测器估计摩擦力矩,并予以补偿的补偿观测器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反作用轮低速性能,提高了卫星姿态控制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
几种主要陨石类型的Hugoniot参数
戴诚达, 谭华, 王道德, 毛艳华
1999, 19(4): 368-374. doi: 10.11728/cjss1999.04.368
摘要:
根据各类陨石的模式化学组成或矿物组成,采用比容叠加法计算了铁陨石,EH和EL群顽辉石球粒陨石,H,L和LL群普通球粒陨石这几种主要陨石类型的Hugoniot参数。计算结果与已发表的同类型陨石的冲击波压缩数据一致。此外,还估算了普通球粒陨石(H,L,LL群)冲击变质作用的剩余温度,给出了各冲击变质等级的温度范围。
防原子氧与抗辐射环境薄膜性能研究
卢榆孙, 冯煜东, 翟厚明, 王艺
1999, 19(4): 375-380. doi: 10.11728/cjss1999.04.375
摘要:
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特性,因此是卫星表面热控材料防静电积累的重要材料之一。实验研究发现这些金属氧化物薄膜还具有优良的防原子氧和抗空间辐照环境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与成膜方法及工艺过程直接相关。经模拟原子氧环境的氧等离子体作用后,溅射镀氧化锡样品的质损明显小于蒸镀氧化铟锡薄膜的质损,而氧化钢锡薄膜的质损又小于未镀薄膜试样质损。氧等离子体作用、电子辐照和紫外辐照后,TO薄膜样品的方阻和太阳吸收率的变化明显小于ITO薄膜样品。最后经表面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不同制备的方法与工艺所获得的薄膜致密度有很大的差别,造成薄膜的稳定性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