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5年  第5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类星体样本的不完备性补偿因子和V/Vmax分析
刘祖伟, 张和祺
1985, 5(1): 1-10. doi: 10.11728/cjss1985.01.001
摘要:
本文采用截尾回归迭代程序给出源的光度-红移关系曲线.在假定实际源偏离此曲线而服从正态分布情况下, 给出每一源的不完备性补偿因子.用经修改的V/Vmax方法, 分析了3CR和4C的光学、射电样本以及3CR的X射线光度样本.在置信度90%的水平, 类星体的空间分布与q0有关.只有q0=1时, 类星体才随红移有明显的宇宙学演化, 且这时密度分布规律中的参数γ值为2—6, 小于以往V/Vmax分析所得10—12的γ值.这与用星系际低密度介质说明类星体生成和密度演化的理论解释一致.分析还表明补偿因子法能反映样本在不同波段的特性.
X射线耀斑的分析及其与Hα耀斑的比较
许敖敖, 唐玉华
1985, 5(1): 11-18. doi: 10.11728/cjss1985.01.011
摘要:
本文利用SMM卫星的X射线资料, 以及云南天文台的光学观测资料, 分析了1980年7月14日的3B级耀斑.求得X射线耀斑能谱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了耀斑爆发时加速的电子总数和电子的平均能量;并测量和比较了Hα耀斑和X射线爆源的位置.结果表明:(1)硬X射线爆由高能非热电子束引起;(2)软X射线爆基本上由高温等离子体的热韧致辐射所产生, 但必须考虑非热电子轫致辐射的贡献;(3)确定X射线爆源的高度, 有赖于耀斑模型及活动区磁场位形.所得结果支持耀斑过程的新浮磁流模型(EMF模型).
地球磁鞘中磁场起伏特性的分布
魏奉思
1985, 5(1): 19-26. doi: 10.11728/cjss1985.01.019
摘要:
本文利用行星际起伏通过激波后的变化的MHD模型, 具体讨论了地球磁鞘中磁场起伏特性在黄道面内的分布.主要结果是:(1)行星际磁场起伏的强度和各向异性在磁鞘中被显著放大;(2)行星际磁场基本位于黄道面内时, 磁鞘中磁场起伏特性(强度、相对起伏和各向异性等)呈现明显的晨一昏不对称性, 早晨侧(准平行激波)显著地高于黄昏侧(准垂直激波);(3)行星际磁场方向对磁场起伏特性在磁鞘中的分布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早晨侧响应灵敏, 黄昏侧反响不大.相对地讲, 黄昏侧的磁活动较之早晨侧稳定;(4)行星际磁场转南的增强将导致磁鞘中磁场起伏的最大区域自黄道面低纬向北极高纬移动, 南-北不对称性磁活动随之加强, 最强大致出现在磁场与黄道面相交成大约45°时, 而晨-昏不对称性的强弱程度则发生相反变化;(5)行星际磁场的相对起伏增加, 晨-昏不对称性反随之减弱.磁鞘中磁场起伏分布的特性与卫星观测大体符合, 是磁顶、边界层某些晨-管不对称性出现的可能起因之一.
Volland对流电场模型的实验参数
吴雷, 宋笑亭, E. L. 巴鲁士
1985, 5(1): 27-33. doi: 10.11728/cjss1985.01.027
摘要:
本文将几个地面和卫星观测结果结合起来给出Volland对流电场模型的实验参数.结果能很好地与GEOS-2卫星所测得的等离子体层顶运动特征、STARE雷达测得的Harang不连续性的运动及近年来探测的磁层电离层电场相吻合.文章指出只要Volland电场模型的参数由实验确定后, 将更有助于磁层和电离层物理的研究.
弥散状极光中的OI5577Å与N2+3914Å强度之比
邰鸿生
1985, 5(1): 34-39. doi: 10.11728/cjss1985.01.034
摘要:
弥散状极光光谱中OI5577Å与N2+3914Å强度之比在低热层中与相应的发射高度成线性关系.作者利用了这一现象估计了O(1S)在热层底的猝灭因子, 结果表明O(3P)对O(1S)的猝灭并不大.
武昌上空电离层频高图中的Lacuna现象
谭子勋, 黄信榆
1985, 5(1): 40-44. doi: 10.11728/cjss1985.01.040
摘要:
本文揭示和研究了武昌上空电离层频高图中的Lacuna现象, 这次现象除具有一般Lacuna现象的主要特征外, 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出现在地磁活动较低的日子.同时研究了Lacuna出现当天的一些异常情况.几个罕见现象集中于一天之内, 可能有其偶然性, 但由此至少提示了这样一点, 即在磁静日特殊事件易于探测, 容易辨认.
多光谱遥感之最佳波段选择
王传善
1985, 5(1): 45-52. doi: 10.11728/cjss1985.01.045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以提供最大信息量为准则的最佳遥感波段选择方法.由于不同波段信号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因此本方法从地面主要目标的光谱特性出发, 计算出所有可能使用波段之间的全部相关系数.假设信号是近似正态分布的, 就可以从相关矩阵的行列式计算出每个波段的条件信息量.比较各种可能波段组合的信息量, 就可以找出最佳的波段组合.文中也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可以得到“准最佳”的波段选择.最后, 对遥感卫星设计时遥感波段的选择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头颈部皮肤红外热图的医学研究
庞诚, 孙洪元, 常绍勇
1985, 5(1): 53-58. doi: 10.11728/cjss1985.01.053
摘要:
本文利用红外技术, 研究在两种气温下头颈部体表温度分布的特点和变化的规律.发现头颈部皮肤可以根据受气温影响的程度, 分为热稳定区和热不稳定区两部份.这一特点对体温调节的基础性研究以及为设计航天员使用的液冷帽关于流量分配及流向确定等方面, 均具有理论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月球和类地行星的化学成分的统计分析
徐道一
1985, 5(1): 59-64. doi: 10.11728/cjss1985.01.059
摘要:
本文对月球和类地行星的模型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月球成分更近似于火星和小行星, 与其它类地行星和地球则相差较大。因此, 月球可能形成于地球形成区域之外更靠近太阳系外部的地区。
哨声波的自聚焦(Ⅱ)——当磁层对波有放大作用时的讨论
王元殿
1985, 5(1): 65-68. doi: 10.11728/cjss1985.01.065
摘要:
本文指出, 当磁层对波有放大作用时, 哨声波的自聚焦容易发生;当磁层对波有吸收时, 哨声波的自聚焦不容易发生.
相路径与群路径同斜向传输距离的关系
刘选谋, 顾涛, 崔荣, 保立
1985, 5(1): 69-74. doi: 10.11728/cjss1985.01.069
摘要:
本文从电离层为均匀球面分层的假设, 得出了一组联系斜传播中相路径P、群路径P'和传输距离D的微分关系式, 导出了P~D和P'~D曲线的斜率公式, 并简短地讨论了这些曲线的可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