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宁静和重现太阳风中的亚阿尔文波速流
章公亮
1996, 16(3): 167-171. doi: 10.11728/cjss1996.03.167
摘要:
本文例举观测实例说明,在宁静太阳风中或重现太阳风的低速流区,有可能形成行星际亚阿尔文波速流。这种流出现在阿尔文波速异常增强区,并与特定的磁场位形相联系。
行星际闪烁功率谱的Fresnel现象与太阳风速度
叶品中
1996, 16(3): 172-177. doi: 10.11728/cjss1996.03.172
摘要:
讨论了弱散射条件下行星际闪烁(IPS)功率谱的Fresnel现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无行星际扰动存在时,IPS功率谱的膝点频率仍是Fresnel频率,在日张角。ε≤35°的范围内,Fresnel振荡现象仍然存在,极小值所在频率与太阳风电子密度为一维结构薄屏近似的解析结果相差不大。行星际扰动存在时,功率谱的膝点频率并未改变,扰动区太阳风速度决定着Fresnel振荡出现的频率。
电流片的形成
李醒
1996, 16(3): 178-186. doi: 10.11728/cjss1996.03.178
摘要:
采用二维三分量的耗散磁流体力学模型,对由于光球层的剪切运动引起的四极磁场内电流片的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磁分隔线在磁场的演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电流主要在分隔面和根部剪切梯度较大的磁环中形成,其中在分隔线上最强。磁分隔线可以被拉长,形成强电流片,随着速度剪切位置的不同,电流片的形成模式也不同,既可以形成与光球层垂直的电流片,也可以形成平行的电流片。
磁层中重离子O+通量密度分布的理论研究
史建魁, 刘振兴, 濮祖荫
1996, 16(3): 187-192. doi: 10.11728/cjss1996.03.187
摘要:
应用求解得到的分布函数,研究了北半球子午面内极光带区起源的重离子O+在磁层中的通量密度定态分布及其特性。结果表明:(1)重离子O+通量密度分布沿GSMZ轴方向呈峰状结构,其峰值随地心距离增大而减小,在近地空间减小较快;(2)磁扰动时,O+离子占据的空间范围较磁宁静时大,通量峰较不突出;(3)理论估算的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附近重离子O+通量密度与观测结果相一致。
高频电波在背景备向异性和不均匀的随机起伏电离层中的传播
梁君, 万卫星
1996, 16(3): 193-199. doi: 10.11728/cjss1996.03.193
摘要:
运用波动理论,讨论背景为各向异性、不均匀的随机起伏电离层中高频电波的传播和散射问题,给出了电离层不均匀体散射引起的反射回波波场的起伏,并在垂测条件下计算了接收波场的相位与振幅起伏的谱分布。
空间飞行体与等离子体在压缩区内的非稳态相互作用研究
马善钧, 杨千里, 罗开基
1996, 16(3): 200-207. doi: 10.11728/cjss1996.03.200
摘要:
研究了空间飞行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前端压缩区内飞行体与等离子体的、非稳态相互作用问题,得到了在强天线辐射源高频场作用下的控制方程。通过计算表明,飞行体上的天线可作为调制不稳定性的激发源,在等离子体中激发起很强的电磁孤波。
用国产装置进行的空间蛋白质结晶实验
毕汝昌
1996, 16(3): 208-215. doi: 10.11728/cjss1996.03.208
摘要:
使用国内研制的管式汽相扩散结晶装置,在我国返回式卫星上,成功地完成了两次空间蛋白质晶体生长实验,10种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配制的48个样品在空间的出晶率分别达52%和80%,其中少数蛋白质生长出了较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结果表明,空间的微重力环境利于改善蛋白质晶体的生长,而且在结晶条件优化足够好的条件下,在空间里能生长出比地面晶体尺寸较大、形态较好和内部有序性较高的蛋白质晶体。本文还就微重力对蛋白质晶体生长的具体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做了讨论。
太阳微波爆发精细结构与硬X射线耀斑的相关
傅其骏, 刘玉英, 李春生
1996, 16(3): 216-220. doi: 10.11728/cjss1996.03.216
摘要:
北京天文台在2.84GHz频率上观测到的带短时标精细结构的微波爆发与日本YOHKOH卫星上HXT在1991年10月-1992年12月观测到的硬X射线爆发(HXB)事件作了比较,发现在20个微波精细结构爆发事件只有12个与YOHKOH卫星记录的HXB有对应关系。本文对1992年6月7日典型事件中2.84GHz与HXB共同存在的百秒量级的准周期振荡作了分析及源区参数的计算,并作了简要的讨论。
1982年12月30日日浪
胡菊, 倪祥斌, 方成
1996, 16(3): 221-226. doi: 10.11728/cjss1996.03.221
摘要:
介绍了1982年12月30日太阳视面上S10W20处伴随耀斑产生的日浪形态,并给出其速度场随时间演变的特征。光谱观测结果表明,日浪上升过程中有旋转运动,速度为20-30km/s,旋转速度随时间而减小。
极区中层惯性重力波临界层的VHF雷达观测
张绍东, 易帆, J. Klostermeyer, R. Ruster
1996, 16(3): 227-232. doi: 10.11728/cjss1996.03.227
摘要:
本文采用移动式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Andφya(69°N,10°E)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惯性重力波在临界层的传播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临界层附近波动会突然衰减,波能量被背景风所吸收,惯性重力波的水平传播方向和垂直传播方向在通过临界层后会迅速发生改变,说明临界层附近会产生向下传播的能量源。并且在临界层,回波强度达到峰值,表明临界层对产生雷达回波起着重要作用。
夏季极区中层大气运动功率谱分析
熊建刚, 易帆, J. Klostermeyer, R. Ruster
1996, 16(3): 233-239. doi: 10.11728/cjss1996.03.233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87年6月23日至29日MAC/SINE国际联合观测期间SOUSYVHF雷达在Andφya探测中层大气风场起伏的功率谱。结果显示,垂直速度谱与重力波谱理论有较大差异。引入背景风场Doppler漂移并不能完全解释垂直运动谱与重力波谱理论的偏差,背景风场的影响明显小于理论预测的结果,说明大气运动功率谱成分中除了重力波外可能还有其它因素。
一氧化氮冷却率的变化及其作用
徐秀娟
1996, 16(3): 240-244. doi: 10.11728/cjss1996.03.240
摘要:
利用最新的NO经验公式,计算了近两个太阳活动周期100-200km间NO的冷却率,研究了太阳和地磁活动对NO和O冷却率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NO冷却是120km以上热层的主要冷却过程。
低平流层温度对银河系宇宙线强度变化的响应
秦国泰
1996, 16(3): 245-250. doi: 10.11728/cjss1996.03.245
摘要:
选用芬兰中子堆监测站从lop年7月至1989年3月的宇宙线强度月平均曲线数据,和在相对应期间我国境内海拉尔等4个高空气象观测站的30hPa和100hPa等位势高度上常规气温观测月平均资料,经统计分析,取得初步结果:低平流层气温与银河系宇宙线辐射强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的特性;与银河系宇宙线辐射强度峰区和谷区相对应会在低平流层中引起幅值为2-3℃的温度变化;不同纬度观测站所得观测数据表明,上述增温幅值随纬度降低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