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6卷  第3期

Overview of the Solar Polar Orbit Telescope Project for Space Weather Mission
XIONG Ming, LIU Ying, LIU Hao, LI Baoquan, ZHENG Jianhua, ZHANG Cheng, XIA Lidong, ZHANG Hongxin, RAO Wei, CHEN Changya, SUN Weiying, WU Xia, DENG Yuanyong, HE Han, JIANG Bo, WANG Yuming, WANG Chuanbing, SHEN Chenglong, ZHANG Haiying, ZHANG Shenyi, YANG Xuan, SANG Peng, WU Ji
2016, 36(3): 245-266. doi: 10.11728/cjss2016.03.245
摘要:
The Solar Polar ORbit Telescope (SPORT) project for space weather mission has been under intensiv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background studies since it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nese Space Science Strategic Pioneer Project in 2011.SPORT is designed to carry a suite of remote-sensing and in-situ instruments to observe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energetic particles,solar high-latitude magnetism,and the fast solar wind from a polar orbit around the Sun. The first extended view of the polar regions of the Sun and the ecliptic enabled by SPORT will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tudy CME propagation through the inner heliosphere,and the solar high-latitude magnetism giving rise to eruptions and the fast solar wind.Coordinated observations between SPORT and other spaceborne/ground-based facilities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Living With a Star (ILWS) framework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scientific output.SPORT is now competing for official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during China's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of 2016-2020.
日球层物理和太阳系探测
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强度与相关双CME事件关系的两个事例
陈旻昊, 陈玉林, 乐贵明, 陆阳平, 李仲怡, 尹志强
2016, 36(3): 267-271. doi: 10.11728/cjss2016.03.267
摘要:
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常伴随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事件(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出现,由于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关键因素是双CME的相互作用,利用SOHO卫星观测的高能粒子强度、耀斑强度以及CME的相对高度与时间,通过高度与时间拟合得到的速度,分析了2001年4月15日和2005年1月20日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强度与相关双CME事件的关系,发现这两个太阳高能粒子事件中E ≥ 10MeV质子的强度与双CME事件无关.因此在这两次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早期,E ≥ 10MeV质子的强度只与相关太阳耀斑和CME有关.
偶极倾角对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和尾部张角的影响
袁换只, 吕建永, 王明
2016, 36(3): 272-278. doi: 10.11728/cjss2016.03.272
摘要:
通过对IMP 8,Geotail,Magion 4和Cluster 1四颗卫星弓激波穿越数据的统计及拟合分析,定量研究了偶极倾角对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和尾部张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弓激波日下点距离随偶极倾角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偶极倾角为负值时比其为正值时日下点距离增大的幅度更大;弓激波尾部张角随偶极倾角绝对值增大而减小;当偶极倾角由负变为正的时候,弓激波向地球一侧移动,同时尾部张角增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包含偶极倾角效应的弓激波模型奠定了基础.
基于能量色散特征计算磁层顶重联位置的方法研究
朱昌波, 张辉, 葛亚松, 濮祖荫, 刘文龙, 万卫星, 刘立波, 陈一定, 乐会军, 王永福
2016, 36(3): 279-286. doi: 10.11728/cjss2016.03.279
摘要:
磁层顶磁场重联是太阳风向磁层输入能量的主要方式.重联如何触发一直是空间物理研究的难点,其机制仍然有待深入研究.由于卫星穿越磁层顶时,很难恰好穿越重联发生的区域,因此难以观测到重联的触发条件.本文利用THEMIS卫星观测,确立了反演磁层顶重联点的方法.当重联刚开始发生时,卫星能够观测到离子的能量色散特征,可利用其计算卫星到重联发生位置的距离.沿着磁力线模型追踪该距离即可反演出磁层顶发生重联的位置.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经度的变化
阎凤婵, 任志鹏, 万卫星, 刘立波, 龙智勇
2016, 36(3): 287-296. doi: 10.11728/cjss2016.03.287
摘要:
利用DMSP F13卫星1996-2005年共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地磁中低纬地区黄昏时段(18:00 LT)顶部电离层总离子密度经度变化的季节、地磁纬度和太阳活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的经度变化在低纬地区与中纬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特征.不同经度结构的季节变化均以年变化为主,但纬度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一波结构主要集中在中纬地区,且南半球明显强于北半球;二波结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非常明显;三波结构和四波结构均为低纬地区明显强于中纬地区.通过分析不同波结构对总经度变化的贡献发现,一波结构在南半球中纬地区贡献最大,二波结构在12月前后的15°N附近贡献较大,三波结构和四波结构仅在低纬地区有较强贡献.在不同太阳活动条件下,不同波结构的贡献率有明显变化.
GNSS电离层模型改正精度评估与分析
刘帅, 贾小林
2016, 36(3): 297-304. doi: 10.11728/cjss2016.03.297
摘要:
电离层时延误差是导航定位信号在空间传播路径上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因此全面了解GNSS电离层模型的改正精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根据GPS,BDS和Galileo系统所采用的电离层修正模型,利用2014年电离层校正参数,以高精度全球电离层图为基准,评估分析了三大系统电离层时延的改正精度.结果表明:目前GNSS使用的几种电离层修正模型的改正率在65~75%左右;Galileo系统使用的第二版NeQuick模型与第一版NeQuick模型相比在修正精度上并无显著提高;GPS使用的Klobuchar 8参数模型在北半球25°-45°N的中纬度地区精度很高,但是在全球其他区域精度较低,分布性较差,而NeQuick模型全球改正率分布则较为平均且平滑.
基于FY-3C掩星数据偶发E层的研究
杨晶晶, 黄江, 徐杰, 邓柏昌, 全宏俊
2016, 36(3): 305-311. doi: 10.11728/cjss2016.03.305
摘要:
利用FY-3C极轨卫星提供的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GPS无线电掩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全球范围内抽样频率为50 Hz的C/A码SNR扰动情况,进而对偶发E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发E层在夏季半球中纬地区的扰动强度远远大于冬季半球同一纬度地区的扰动强度,偶发E层在纬度40°附近扰动明显增强;在E层100 km高度附近,Es层在10:00 LT和22:00 LT达到峰值;Es层在夏季半球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冬季半球;FY-3C卫星的掩星观测结果与COSMIC系统的观测结果较一致,可以利用FY-3C卫星的掩星数据研究电离层偶发E层等的变化.
基于GPS掩星平均弯曲角的折射率反演研究
宋亚雄, 符养, 胡雄, 宫晓艳, 严卫, 赵增亮, 杜晓勇
2016, 36(3): 312-322. doi: 10.11728/cjss2016.03.312
摘要:
利用Abel积分变换通过掩星弯曲角计算折射率需要对高层弯曲角进行统计优化.目前由于所使用的背景场资料和具体反演方法不同,导致所发布的掩星大气数据气候统计值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使用2008年1,4,7,10月共4个月的COSMIC大气掩星附加相位数据,从纬圈平均弯曲角廓线反演相应月平均折射率,对反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利用掩星折射数据进行气候研究时无需逐一对掩星探测廓线进行统计优化,在40 km以下高度基于平均弯曲角的反演方法与传统统计相比能够获得几乎一致的月平均折射率,在50 km以上高度基于平均弯曲角的反演结果更加接近ECMWF资料统计.
利用二维核回归估计的大气密度模式修正
程国胜, 李星祥, 来鹏, 周率
2016, 36(3): 323-330. doi: 10.11728/cjss2016.03.323
摘要:
传统经验大气密度模式预测大气密度存在的较大误差会引起低轨卫星轨道预报误差,对卫星的再入轨、控制计划、碰撞规避及精密定轨造成不利影响.利用天宫一号卫星探测数据,针对大气NRLMSISE-00模式计算的误差特点,在地磁相对平静(Ap ≤ 30)的时间段内,对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模式误差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模式误差分布基本相同.利用二维核回归估计方法,对与预测点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样本误差进行加权,估计预测点处的模式误差,进而按距离预测日期天数的长短,采用加权修正法对模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大气模式误差的均方差(RMS)由14.09%降至4.05%.研究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气密度预报精度.
1 AU轨道SEP粒子通量的计算及与多卫星观测结果的比较
王娅冰, 郑宇卿, 顾斌, 丁留贯, 乐贵明, 吕建永
2016, 36(3): 331-335. doi: 10.11728/cjss2016.03.331
摘要:
1 AU轨道上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SEP)通量是空间天气的重要指标.将SEP两步传播方程的格林函数解进行数值化,模拟了2012年9月28日的SEP事件,首次计算了同一事件中GOES卫星与STEREO双星观测到的SEP通量变化过程.对GOES和STEREO-B观测点,计算所得SEP峰值Imax和峰值到达时间tmax与观测值符合较好;对STEREO-A,由于观测点与太阳活动源区间隔较大及太阳背面未知事件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观测存在一定差异.
微重力与空间生命科学
微重力条件下泡沫复合相变材料蓄热装置数值仿真
张靖驰, 盛强, 任维佳, 童铁峰
2016, 36(3): 336-343. doi: 10.11728/cjss2016.03.336
摘要:
相变材料由于相变过程中吸收或者释放大量能量且过程近似等温这一特性而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将相变材料蓄热装置应用于航天器是维持航天器内各个单元工作温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正二十烷的相变蓄热结构方案,分别填充泡沫铜与泡沫碳作为基体材料来强化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到相变蓄热装置温度、固液相界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等有效数据,分析泡沫相变蓄热材料在微重力条件下相变界面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得益于其较高的导热系数,泡沫复合相变材料可将热源热量有效分散到其他区域,减缓热源面温度上升速度,并且降低重力变化对传热的影响.所得数据结果为泡沫复合相变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空间探测技术
火星进入的气动力特性预测模型分析
吕俊明, 苗文博, 黄飞, 程晓丽
2016, 36(3): 344-351. doi: 10.11728/cjss2016.03.344
摘要:
火星大气环境对飞行器进入带来了新的挑战,气动力预测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火星探测器的高超声速进入问题,利用三维并行程序求解流体力学Navier-Stokes方程,分别考虑真实气体模型和完全气体模型,分析模型及参数对气动力特性预测的影响,旨在得到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火星进入器气动力特性预测模型.采用真实气体模型对海盗号进行了沿飞行轨道的数值模拟,气动力特性预测结果与飞行数据一致,验证了火星大气热化学模型及数值方法.分别采用真实气体模型和完全气体模型对海盗号升力式进入和探路者号零攻角进入进行了气动力特性预测,结果表明采用等效比热比的完全气体模型的预测值非常接近真实气体模型,偏差均在1%左右,配平攻角相差约0.4°,来流比热比模型的气动力特性预测值偏差很大.火星进入器的气动力预测建议采用真实气体模型和等效比热比完全气体模型.
一种用于测量高层大气风场的新型地基Fabry-Perot干涉仪
王后茂, 王咏梅, 付建国, 张仲谋
2016, 36(3): 352-357. doi: 10.11728/cjss2016.03.352
摘要:
地表海拔大约250\,km高度处大气非常稀薄,目前被动光学观测是该层风场探测最有效手段.Fabry-Perot干涉仪(FPI)由于具有较高能量利用率及光谱分辨率等特点,是该层大气最有效的地基风场探测仪器之一.基于采用光路缩束系统及滤光片后置(标准具之后)方法研制的小型化FPI,2014年分别在河北廊坊(39.40°N,116.65°E)和山西岢岚(38.71°N,111.58°E)进行了地基观测试验,将观测数据与反演算法相结合得到高层大气风场数据,并将数据结果与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两台FPI的风场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气辉整体辐射较弱的情况下得到岢岚站的风速平均反演偏差为11.8 m·s-1.
微波干涉仪测量羽流电子密度反演方法
何璐, 董晓龙, 张祥坤
2016, 36(3): 358-365. doi: 10.11728/cjss2016.03.358
摘要:
利用微波干涉仪进行推进器羽流密度测量的反演方法研究.重点针对羽流等离子体密度反演的Abel逆变换数值求解,采用离散化算法、三次样条插值算法、Hankel-Fourier算法以及Nestor-Olsen算法等四种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和比较.通过对这四种方法在无噪声和有噪声两种情况下反演误差的比较,找出适用于实际干涉仪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对采样点数和反演之间的关系分析,给出解决欠采样问题的方法和数值参考;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数值处理的必要步骤.利用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
基于全相位FFT的感应式磁力仪频谱校正方法研究
任海燕, 曾立, 刘旭, 魏东, 王艳, 陈昱
2016, 36(3): 366-372. doi: 10.11728/cjss2016.03.366
摘要:
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感应式磁力仪是用于测量低频磁场的空间探测仪器,常具有在轨FFT频谱分析功能,直接获得波动磁场的频率及幅度等信息.利用FFT方法对截断信号进行计算时,整周期采样会产生频谱泄露和栅栏效应,频谱信息产生偏差,而影响实时监测磁场变化的准确性.全相位FFT与常规FFT相比,有相位不变性和良好的抑制频谱泄露能力.采用基于全相位FFT的时移相位差方法(apFFT/apFFT)校正在研的某卫星感应式磁力仪直接采集的波形数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apFFT/apFFT方法可有效提高感应式磁力仪低频磁场测量的频谱准确性.研究工作为提高感应式磁力仪科学数据的应用水平奠定了基础,为下一代星载感应式磁力仪在轨频谱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柔性系绳平衡状态临界绳长研究
李爱军, 李婧忱, 王长青, 董哲
2016, 36(3): 373-379. doi: 10.11728/cjss2016.03.373
摘要:
为了确定柔性系绳系统在平衡状态下的临界绳长,在考虑大气阻力、系绳伸展性、系绳质量等因素的情况下,基于系绳系统轨道运动建立了系绳平衡状态方程.为确定求解系绳平衡方程所需初值条件,分析了载荷受力情况并建立其平衡状态方程,进而分析给出了系绳长度达到临界值的条件以及临界绳长的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了不同载荷质量、系绳直径和载荷弹道系数这三种情况下系绳的临界绳长,分别拟合得到这三种情况下临界绳长的计算方程,并分析了不同载荷质量、系绳直径和载荷弹道系数对系绳临界绳长的影响.
一种兼顾不同轨道姿态的卫星热控优化设计方法
周砚耕
2016, 36(3): 380-385. doi: 10.11728/cjss2016.03.380
摘要:
分析了传统卫星的热控设计方案,提出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太阳同步轨道和倾斜轨道条件的卫星热设计优化方法.基于该优化方法对某卫星在两种轨道条件下进行了热仿真分析,并对太阳同步轨道条件下的卫星进行热平衡试验和在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可减少倾斜轨道条件下卫星热设计的地面试验验证,缩短卫星研制周期并显著节约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卫星热控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RVE模型的空间天线结构热稳定性优化设计与热变形分析
马健, 肖刚, 肖鹏飞, 蔡亚宁, 冉治国
2016, 36(3): 386-394. doi: 10.11728/cjss2016.03.386
摘要:
空间环境温度变化会使空间天线支撑结构产生热变形,影响其使用性能,因此进行天线热稳定性设计及热变形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方法对空间天线结构进行热稳定性设计与热变形分析.通过建立纤维随机分布并含有材料孔隙的RVE,得到纤维热膨胀系数.对M40/TDE85单向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进行实验测试,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RVE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建立了复合材料圆管参数化模型,根据计算得到的热膨胀系数及优化算法,对天线支撑结构进行热稳定性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天线结构进行热致变形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基于VA32TA5电荷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任益文, 郭建华, 汪慎
2016, 36(3): 395-400. doi: 10.11728/cjss2016.03.395
摘要:
半导体探测器具有分辨率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是空间X/$\gamma$射线探测最常用的探测器.半导体探测系统对电子学系统的噪声水平和测量精度具有较严格的要求.针对半导体探测器对前端电子学的要求,构建了一个基于多通道电荷测量芯片VA32TA5的电荷测量系统,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荷测量系统具有噪声低和线性好的优点,适用于硅微条、碲锌镉等半导体探测器.
一种基于地形方向通行性的改进Theta*算法
王琼, 于登云, 贾阳
2016, 36(3): 401-406. doi: 10.11728/cjss2016.03.401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Basic Theta*改进的任意航向路径规划算法,利用星球巡视器在俯仰和滚转方向上抗倾覆能力的差异,对不同航向上的地形可通行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区别出障碍以及方向性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将Basic Theta*扩展节点时的可视性检查改进为可通过性检查,从而筛选出能够通过方向性障碍的路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克服了Basic Theta*算法的局限性,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巡视器特性,在复杂地形上找到传统方法无法通行的最短路径,扩展了巡视器的行驶范围和工作能力,对于巡视器穿越崎岖地形及撞击坑底探测等星球表面特殊任务具有实用价值.
Star Point Energy Center Correction of Star Simulator Based on Polar Coordinates
WANG Lingyun, WANG Xinghua, WANG Bo, ZHANG Guoyu, SUN Gaofei, LIU Shi, LI Wenjun
2016, 36(3): 407-412. doi: 10.11728/cjss2016.03.407
摘要:
In this paper,various aberrations have been analyzed.Not only the effects of aberration on geometrical center posi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but also the deviation of displayed star position energy center caused by aberration is analyzed.These two aspects have been taken in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tar position correction.The correction method based on polar coordinates is proposed,and cumbersome partition correction and calculated quantity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coordinates can be simplif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ion processing based on polar coordinates is simpler and easier compared with any other correction methods.In addition,the correction resul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